不锈钢卫生级无缝管的轧制工艺是其生产的核心环节,直接决定了管材的尺寸精度、机械性能、表面光洁度及内在质量。相较于普通工业用无缝管,卫生级管对洁净度、表面粗糙度、晶粒度、耐腐蚀性的要求更为严苛。其主要轧制工艺流程如下,尤其强调冷加工环节:
原料准备:
材质选择: 主要采用AISI 304L 或 316L 不锈钢锭或圆坯。L代表低碳,降低晶间腐蚀风险,是卫生级应用的强制要求。
表面处理: 坯料表面需进行修磨或剥皮处理,去除表面缺陷(裂纹、夹杂、氧化皮等),确保后续加工质量。
热轧穿孔:
加热: 圆坯在环形炉或步进炉中均匀加热至适宜温度(约1200-1250°C)。
穿孔: 在斜轧穿孔机(如曼内斯曼穿孔机)上进行。高温坯料在轧辊和顶头作用下被穿轧成空心毛管(壁厚较厚,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较低)。这是形成无缝管的关键第一步。
热轧延伸/减径 (可选,用于生产较大规格毛管):
对于较大规格的卫生管坯料,毛管可能经过连轧管机或自动轧管机进行进一步的热轧延伸,以减小外径和壁厚,获得更接近最终尺寸的热轧荒管。
热轧荒管处理:
矫直: 热轧后的荒管进行热矫直。
切头尾: 切除端部不规则部分。
酸洗: 关键步骤! 采用硝酸-氢氟酸混合酸洗液去除荒管内外表面的高温氧化皮(鳞皮),暴露出洁净的金属表面,为后续冷加工做准备。酸洗后需彻底清洗中和。
冷轧/冷拔 - 核心精密成型阶段:
热处理后管材表面会形成氧化膜(热处理氧化皮),必须在下一道次冷加工前彻底去除。
再次进行酸洗(或采用更环保的喷砂、抛丸等机械方法),确保表面洁净。
可能进行轻微的中间抛光以去除轻微缺陷。
关键步骤! 在冷轧/冷拔道次之间必须进行。
目的:
工艺: 将管材加热至高温(1040-1150°C,依钢种而定),快速冷却(水淬或喷淋冷却)以获得过饱和的奥氏体组织。
消除加工硬化,恢复材料的塑性和韧性,以便进行下一道次冷加工。
溶解加工过程中析出的碳化物,保持材料的耐腐蚀性(特别是避免晶间腐蚀)。
使组织均匀化,细化晶粒。
冷轧 (主导工艺):
冷拔 (辅助工艺):
尺寸精度极高(尤其是外径)。
表面光洁度好(轧制过程更平稳)。
道次变形量相对皮尔格轧机小。
更适合薄壁管、精密管的轧制。
变形效率高,道次变形量大(壁厚减薄率可达50-80%)。
能显著改善壁厚均匀性。
加工硬化效果好。
表面质量较好(但仍需后续抛光)。
皮尔格冷轧机 (周期式冷轧管机): 最常用、最重要的卫生管冷轧设备。轧辊具有变截面的孔型,芯棒(顶头)固定。毛管在轧辊和芯棒构成的环形间隙中进行往复轧制,实现大减壁量、小减径量的变形。其特点是:
多辊式冷轧管机 (如LD, LG型): 通常有3个或更多轧辊。芯棒随动或浮动。特点是:
通常在冷轧后进行,用于精密定径、小量减壁或生产特殊形状/小批量规格。
管材通过模具(外模)和芯棒(内模,可选)拉拔,实现减径或减壁。
冷拔管表面易产生纵向划痕,对后续抛光要求更高,在高端卫生管生产中应用比例低于冷轧。
尺寸精度(外径、壁厚公差严格控制)。
表面光洁度(为后续抛光奠定基础)。
机械性能(强度、硬度提高)。
组织均匀性(细化晶粒)。
目的: 这是生产卫生级无缝管的核心环节。通过多道次、小变形量的冷加工,显著提高管材的:
主要冷加工工艺:
中间热处理 (固溶处理):
中间酸洗/抛磨:
成品热处理 (固溶处理 & 淬火):
最佳的耐腐蚀性能(完全固溶状态)。
标准的力学性能(符合标准要求)。
均匀细小的晶粒度(通常要求ASTM 7级或更细,晶粒粗大影响耐蚀性和抛光效果)。
在最终冷加工道次后进行。
目的: 与中间热处理类似,但这是最终的、决定性的热处理。确保产品达到:
控制要点: 温度均匀性、保温时间、冷却速度(快速淬火防止敏化)。通常使用光亮退火炉(通保护气氛如氢气或氮氢混合气)或真空炉,以最大程度减少表面氧化,减少后续酸洗抛光的难度和工作量。
精整与检验 (确保卫生级特性):
机械抛光: 使用粒度由粗到细的砂带、砂轮或磨料进行多道次抛光。目标是将内表面粗糙度 Ra 降至 ≤ 0.8 μm,高端要求达到 ≤ 0.5 μm 甚至 ≤ 0.4 μm。外表面也需要相应抛光。
电解抛光 (EP): 更高端的工艺。在电解液中,管材作为阳极,通过电化学溶解选择性去除表面微观凸起,获得镜面般光滑、Ra ≤ 0.2 μm 甚至更低的表面。优点:无机械应力、无嵌入磨料风险、钝化效果更好、微观平整度极高,极大减少微生物附着。
涡流检测 (ECT): 在线、100%检测,快速检测表面及近表面缺陷(裂纹、折叠、夹杂等)。
超声波检测 (UT): 在线或离线100%检测,主要用于检测内部缺陷(分层、夹杂)和精确测量壁厚。
矫直: 精密矫直,确保直线度满足高要求。
无损检测:
水压试验/气密试验 (按标准要求): 确保管材的承压能力和密封性。
最终酸洗/钝化: 彻底清除热处理残留的微量氧化层,并在表面形成致密钝化膜(Cr₂O₃),增强耐腐蚀性。
内外表面抛光: 核心卫生级工序!
清洗干燥: 彻底清洗去除抛光残留物、油脂等污染物,并完全干燥。通常在洁净环境下进行。
管端处理: 切割定尺,端口去毛刺并抛光,确保连接面的平整光滑。
标识与包装: 按要求标识材质、规格、标准等信息。采用洁净、防尘、防擦伤的包装方式(如塑料袋+塑料端盖+缠绕膜+纸箱/木箱)。
“热穿孔+多道次冷轧+中间热处理”为主流: 充分发挥冷轧在精度、光洁度、性能控制上的优势。
对“洁净度”的极致追求: 贯穿始终。从原料处理、酸洗、热处理(保护气氛/真空)、抛光到最终清洗包装,每个环节都需防止污染(铁离子、油脂、颗粒物等)。
严格的表面处理: 最终的内外表面抛光(机械或电解)是实现超低表面粗糙度、符合卫生标准的核心。
精确的过程控制: 温度、变形量、速度、冷却速率等参数严格控制,确保组织性能稳定。
全面的无损检测: 100%涡流和超声波检测是保证管材内部和表面无缺陷的必备手段。
低碳材质 (304L/316L): 强制要求,确保焊接和热处理后的耐晶间腐蚀能力。
高精度尺寸控制: 满足精密流体系统连接的需要。
不锈钢卫生级无缝管的轧制是一个技术密集、流程复杂、控制严格的过程。其核心在于通过精密的冷轧工艺(尤其是皮尔格轧制和多辊轧制)结合严格的中间及最终固溶热处理,配合多道次酸洗和最终的精密抛光(机械或电解),最终获得具有超高尺寸精度、极佳表面光洁度(低Ra值)、优异耐腐蚀性、均匀细小晶粒组织以及无缺陷的高品质管材,以满足食品、制药、生物工程等行业的苛刻卫生和安全要求。冷轧工艺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提升精度、性能和表面质量的关键角色。